对于控股股东有较大好处,往往是好公司才私有化。
1、私有化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把小股东手里的股份全部(或绝大部分)买回来,扩大已有份额,最终使该公司股东很少,分散度不够,不再满足上市流通性的要求,从而使得该公司退市。
2、私有化的前提,往往是公司前景良好,而控股股东认为当前公司股价明显被低估,所以此时股价很便宜,大量买回股票,有利可图。私有化后,控股股东极大地减少了让其他股东分享公司受益的损失,增强了对公司掌控力,受投资机构、监管机构的制约也少,并且不再有上市时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也节省了很多信息维护成本...有不少好处。主动私有化的公司往往是有前景的好公司(只有好东西,才不愿与人分享),跟被迫退市的烂公司不一样。
1.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股份集中在极少数的股东手里,从而让公司股票不再能满足上市流通的要求了,最终让公司退出股票市场。这样一来,受益人肯定就是这些极少数的股东,对他们来说,只会是好事,因为只有业绩优良的公司才会私有化。
2.当公司业绩优良,并且公司的大股东认为公司当前的股价被严重低估,这时候他们开始大量买入自己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一个前提。大股东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拥有公司相对完整的控制权,再者也不会让其他股东来分享他们的收益,同时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之后也不需要再去定期披露公司的相关信息。这些,对公司和股东都有好处。
3.当你手中有一个很赚钱的项目,自己有能力单独做,你会跟别人合伙吗?答案肯定不会,因为你不想跟别人去分享收益。上市公司私有化同样是如此,只有业绩好,前景好的上市公司才会私有化。跟那些被迫退市的公司要完全区分开来。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风险
虽然上市公司私有化对于企业和大股东来说都是好事,但是上市公司私有化同样存在不少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付出大量的现金。上市公司私有化其实就是大股东吃掉小股东,这就需要大股东付出真金白银来购买小股东的股份,而且要取得小股东的认可就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收购价格,这就造成他们要用较高的溢价来进行现金回购。这样就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有大量的现金流,当自身现金不足,那么只能通过公司资产来进行担保贷款,并且向一些私募股权公司卖出一部分的普通股或优先股,让他们分得一些利润。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会计费用、财务股份费用、融资费用以及可能会出现的诉讼费用。
2.存在法律诉讼风险如果上市公司私有化过程中,公司回购股份给出的价格和公司的估值有一定的差异,那些小股东很可能会不同意,并且有关部门也会对公司或大股东进行调查,以确保上市公司不会侵害到小股东的权益。这样很容易让上市公司陷入到法律纠纷之中。
目的如下: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与其他并购操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目标是令被收购上市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通俗来说,就是控股股东把小股东手里的股份全部买回来,扩大已有份额,最终使这家公司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