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在故宫与前门的中轴线上,在历代王朝中天安门是封建王朝的门楼,也就是大明或大清的门楼,门前有五条汉白玉桥,围绕一条护城河。
承天门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天安门最初的名字叫承天门,有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意思,之所以被改为天安门是因为原来的承天门两次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公元1451年重建并更名为天安之门,之后又将牌匾上的字体更换为楷书,同时改为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