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转后应付职工薪酬一般没有余额**。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总额,贷方登记本月计提职工薪酬的总额,借方登记本月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数额。
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执行新会计准则后,有些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可能会存在余额,这可能是由于会计处理方式的变化导致的。
结转下年时,凡是有余额的账户,都应在年末划通栏双红线,并在双红线下面摘要栏居中红字注明“结转下年”,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使前年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变零,但必须把年末余额转入下年新账。
在新账账页第一笔空格摘要栏居中红字注明“上年转来”并在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余额。年底结转和月末结转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年底一般就是要做“所得税要汇算清缴”,最好是汇算清缴的分录做在本年账务里面。如果做在下年,要运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1.一般有结转收入分录是: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2.结转期间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贷:销售费用;
贷:财务费用;
3、结转成本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支出;
贷:其他业务支出;
贷:营业外支出;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
4.结转未分配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
先进先出法(FIFO)。这是基于“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的原则,适用于生鲜类食品、电子产品等行业,以确保存货的新鲜和适用性1。
后进先出法(LIFO)。适用于与通货膨胀相适应的企业,如纸制品、水泥建材等,以避免通货膨胀导致成本上升1。
加权平均法。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2。
移动加权平均法。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企业,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
个别计价法。对发出的存货分别认定其单位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具体存货项目具有明显的标志,且数量不多、价值较大的情况2。
平均成本法。在一段时间内购置的商品应当共享同一成本,按照购置商品的数量和金额的加权平均值计算每一单位商品的成本,再根据期末库存商品的数量计算期末库存商品的成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