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安部根据《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2017年明确了派出所不再受理的警情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涉及刑事案件的警情,例如盗窃、抢劫、杀人等,需要报警或者向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报案处理。
2. 涉及交通事故的警情,如果是人员受伤或交通肇事,需要报警或者向交警部门报案处理。
3. 涉及治安案件的警情,例如敲诈勒索、寻衅滋事、酗酒滋事等,需要报警或者向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报案处理。
4. 涉及消防安全的警情,例如火灾、燃气泄漏等,需要报警或者向消防部门报警处理。
5. 涉及网络安全的警情,例如网络诈骗、网上侵权等,需要报警或者向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部门报案处理。
对于以上情况之外的其他警情,一般可以向派出所报警处理。但是如果派出所无法解决该警情,也会将其转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是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几类:
1. 没有现场、无法勘验的警情。例如,某地区发生了交通肇事,但事故当事人已离开现场,无人受伤,没有可采集的证据,此时派出所可能不再受理。
2. 涉及民事纠纷的警情。例如,邻居争执导致言语冲突,此类情况属于民事纠纷,需要求助法院解决,派出所可能不再受理。
3. 涉及商业争端的警情。例如,商家之间的竞争、利益分配等问题,此类情况通常需要寻求商业法律途径解决,派出所可能不再受理。
4. 涉及私人纠纷的警情。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夫妻间的暴力等问题,此类情况需要求助法院或其他专业机构解决,派出所可能不再受理。
5. 其他不属于警务范围的问题。例如,遗失物品、售后服务、消费者权益等问题,都不属于警务范围,派出所可能不再受理。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紧急情况,派出所仍然会受理并妥善处理,例如火灾、爆炸、抢劫、持械暴力等情况。另外,派出所对于不予受理的警情会提供法律咨询,引导报警人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
所不再受理的警情包括虚假警情和民事纠纷等事项。虚假警情一般指恶意报警、谎报案情等行为;民事纠纷则是指一些非刑事犯罪行为,如债务纠纷、起诉离婚等。这类警情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解决,如向法院、仲裁机构等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同时,提醒大家在发生问题时,应该客观、准确地描述情况,不随意进行虚假报告,尽量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避免因报假警而浪费社会资源和危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