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定价流程
1. 风险评估保险公司首先需要评估风险,即确定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2. 数据收集收集与被保险人相关的数据,如年龄、职业、健康状况、驾驶记录等,以便更好地评估风险。
3. 风险定价根据风险评估和数据收集结果,确定保险产品的定价,即保险费用。
保险产品有两大特点:或有性、长期性;
或有性;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保险合同是以不确定的事件作为赔付条件的;
比如重疾险,需要发生了重大疾病才能理赔;但重大疾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长期性;从开始交费到最后拿到理赔款的时间间隔期长;
保险产品的定价就是围绕这两个特性展开的。
概率
定价中,首先是量化保险产品的‘或有性’;也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些可能性一般是用概率来量化;
在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不确定的事,这些‘不确定’让我们的世界纷繁复杂,缤纷多彩;但在这些不确定的中,又蕴含着一些确定性的东西,或者说是规律和秩序,这些规律就是概率;
比如,我要坐飞机出差,离飞机起飞还有2小时;这时,身边的同事说,这个时间点千万不要打车,坐地铁过去可能会更快;
这是一条生活的经验总结;这个总结是如何得出来的呢?可能同事试过很多次这个时间去机场,打车过去,经常会堵车,导致在路上需要花更长时间;所以他总结出了坐地铁会更快一些。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总结就是在对概率做定性分析。
如果某个事件或做法的可能性更高,这个事件或做法就会被我们总结成一条生活规律或生活经验,这就是概率。
大数定律
在保险产品的定价中,精算师(保险公司里量化和管理风险的专业人员)不是简单的做定性的分析,他要精准的去计算某个事件的概率;
比如30岁男性,被确诊为重大疾病的概率是千分之一。
也就是说某企业中,1000位30岁男性,企业每年组织员工体检,总会有一个会被确诊重大疾病。
这个概率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
大数定律;它是计算各种事件发生概率的基础。

有一句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我们刚认识一个人时,对他不是很了解,判断可能会有偏差的,但是认识的时间越长,我们对他的认识就越趋近于这个人的本来面貌。这就是大数定律的一个体现。
大数定律说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那么事件发生的频率就能无限接近它的理论概率—也就是它的‘本性’;
1. **了解审核不通过的原因**:首先应向保险公司询问具体的审核不通过原因。这可能是由于提供的资料不全、定损金额与实际损失不符、或者存在其他问题。
2. **补充材料**:如果是因为缺少材料或文件不完整,应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补充相关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3. **重新评估损失**:如果定损金额存在争议,可以请求保险公司重新评估车辆的损失情况。必要时,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派遣定损员再次现场勘查。
4. **协商解决**: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协商,解释情况,提供额外的证据或说明,争取达成一致的定损金额。
5. **申请复核或仲裁**:如果协商无果,可以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申请复核或仲裁。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
6. **法律途径**:作为最后的手段,如果认为保险公司的定损决定不公或违反了合同约定,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即向法院提起诉讼。
整个过程中,保持记录和证据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包括所有与保险公司的沟通记录、定损报告、维修发票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明。同时,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自己不熟悉相关法律程序,可以考虑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