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别名为“婆婆丁”“黄花苗”等。
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蒲公英分布广泛,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等各省区均有生长。
特别是在华北、华中各省的春、夏、秋三季,长势很好。
从分布地区看,可知蒲公英的适应性很强,对土质要求不高,在山野、坡地路旁均能生长,在零散肥沃的地界、地头、田间长势更好。
蒲公英营养成分丰富,既可食用,又可入药。
每年五六月份,可采摘蒲公英的嫩叶作为炒食。
蒲公英的几种食用方法:
1.生吃: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千蘸酱,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
2.凉拌: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
佐以辣椒油、味素、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莱。
3.做馅: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包饺子或包子。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别名飞絮草、黄花丹。它的根略呈圆锥形,茎直立,高可达50厘米左右,叶片整齐排列,边缘呈锯齿状,叶柄低矮。蒲公英的花小而精致,呈黄色,花期较长,从四月初开始至十月底,花后会变成白色的羽毛状果实,随风飘散至四方,所以也叫“飞絮草”。蒲公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提取野生菜草、制成蒲公英茶等具有保健作用的产品。
1.去野地里寻找蒲公英,找的时候,尽量找那些生命力强的,根茎粗壮的,这样的蒲公英功效更好,不管是开花的还是没开花的,甚至是花谢了的,都可以,因为蒲公英全身都是宝,都是可以吃的。
2.去找蒲公英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带一把小铲子,因为要将它的根一起挖出来,因为它的根部挺有营养的,而且根部的精华更容易释放到水中,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3.将采来的蒲公英摘掉枯黄的老叶,根部的枯叶也摘下来,看看叶片上有没有虫卵什么的,一并摘掉,只留下干净的蒲公英,然后用流水反复清洗,一直到洗干净为止。
4.将洗好的蒲公英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两个小时,当蒲公英的水分散发出一部分,它的茎秆开始变软的时候,就可以收起来,当然这里不是让打包保存,因为这时候的蒲公英里面还有水分,需要进一步阴干
5.在一个阴凉有风的地方搭上几根架子,然后将蒲公英均匀的挂在上面进行阴干,阴干的时间以当地的气候有关,记得下雨的时候要暂时收起来,当阴干到里面没有水分了,就可以进行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