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马盘县置,属江油郡。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乾元初属龙州。南宋端平三年 (1236) 废。元初复置,至元二十二年 (1285) 废入龙州。明洪武四年 (1371) 改为青川守御千户所。
青川县在唐代属于利州,即现在的四川省广元市。唐代时期,中国的行政区划采用了州、县两级制,利州作为当时的一个州,下辖了包括青川在内的多个县份。青川县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有人类活动,其地理位置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唐代蜀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青川县在唐代属于利州,这一时期的利州地区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对于青川县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青川县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当时的重要县份之一。
青川宝典又名青川木牍 木长于林 破之为牍
加以笔墨 乃成文字
落笔公元前309年
折叠了千年时光记忆
于1980年在青川重现
由此开启一场古今问答
这短短150余字
却是中国最早的古隶标本
重新定义隶书起源
也是先秦田亩制度的见证者
木牍于1980年出土于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第50号战国墓,木质,表面有墨书秦隶,正面记载了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背面为与该法律有关的记事。书写流畅,结体错落有致,有些字形已体现篆隶之间的转化轨迹,被视为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
青川木牍出土后,目前已有约80篇研究文章发表,以讨论秦田亩制度内容占多数,它是先秦土地制度和秦灭巴蜀后,在蜀地推行秦的土地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献。而作为书写这件木牍牍文的文字书法墨迹,则展现出它在中国文字书体发展、演变过程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是隶书发展演变的一件珍贵实物资料。
该木牍墨迹有准确的纪年,与先秦半两钱、陶器、漆木器等共存,为先秦货币金融史,考古学中器物年代学的判定,提供了准确的年代依据,同时也是秦文化和“乃移民万家以实之”的绝好见证。
你看见的青川木牍
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中国书法史
中国文字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重要史料
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